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阅读】耐饥煮字,穷愁著书——读谭正璧先生《煮字集》

邓忠宇 江苏工会 2023-01-12

文/音:邓忠宇

邓忠宇,70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业余时间酷爱阅读,涉猎广泛,尤好中国古典文学,偶尔笔耕。是南京多家读书会的特邀嘉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推广者。




征稿启事

【一起阅读】栏目诚挚地邀请广大职工推荐自己“压箱底的书”,我们将进行有奖征集,聊聊咱职工和工会人自己的“诗和远方”。如果您也喜欢阅读、朗诵、分享,欢迎您向江苏职工之家邮箱投稿。

jsworker@163.com

(邮件主题:为你读书投稿 标题 姓名 单位 手机号 投稿人简介)


一位著述等身的世纪老人,却不为当今学人所熟知,若非拜当今出版业繁盛所赐,于偶然之中得以拜读其著述,不知又会给自己留下几许遗憾。


前几年偶幸读到谭正璧先生所著《国学概论讲话》及《文言尺牍入门》二书,觉得先生不过是一位从事于古典文学普及的老先生,并未引起我的过多关注,直到近日读了先生的《煮字集》,心底里对先生的认知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谭正璧(1901~1991)幼时因家贫几度辍学,青年时期受业于著名学者朱香晚先生,历任上海女校教师,上海美专、复旦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和棠棣出版社总编辑。后受聘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约编辑。一生中教读三十多年,写作则一生未曾中断。生前出版著作近百种,字数总计超过1000万字,生前好友赵景深先生称他为“著作三身,”可见其笔耕之勤。


读谭先生《煮字集》,有三大感受:一是钦佩先生涉猎之广。谭先生的文章涉及到文学史、小说戏剧研究、人物传记、古书选注、文字学、语法修辞、文章作法、学术概论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先生阅历之丰富、学识之渊博、研究范围之广博,这其中还不包含先生诸多的小说、散文、诗词与剧本的创作。这样一位多才多艺而又具有专业学术水准的学者始终不为世人所熟知,实在是一件大大的憾事;二是感叹先生治学时严谨的态度。书中的“文史杂谈”部分,虽戏称“杂谈”,实则是作者积累多年来刻苦阅读、广泛博览的成果。对中国文学史的积极寻根探源其见解有根有据,不为学术权威所囿围,更有不少的独立见解,从中可见先生做学问的严肃认真,对学问的不懈追求;第三个感受便是先生文笔之精湛及风格多变。“闲话古人”部分,文笔诙谐幽默,从而使得文字于严肃之中又带有趣味,“忆往摭拾”部分,文风感情真挚、温暖敦厚,尤以《哭一个无知的灵魂》一文,因悼念早夭之幼女而情深意切、催人泪下,“文史杂谈”部分,多以读书所得为主,其中关于买书、借书的文字片段令我深有同感。读完这部《煮字集》,颇有“读其书想见其人”的念头,只可惜自己没有这个缘分得以相识。



谭先生的大部分著述,都是在民国时期完成的,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谭先生一方面要不断迁居以躲避战乱,一方面又在艰难困顿的环境下著书立说,可谓人生中充满了崎岖不平,尝遍了世间酸甜苦辣。谭先生面对种种艰辛,依旧顽强地执着于笔耕不辍,以此照亮世人。这部《煮字集》的书名就是取自于他自己的所作传记《煮字生涯六十年》。所谓“煮字”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包括对外国文化,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或断章取义任意发挥,而必须是循着历史追根溯源,反复“咀嚼”,消化吸收,方能获其精华,使之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煮字”二字,恰如其分反映了谭先生在做学问时严谨的态度。而谭先生书中所描写的其个人经历,也使我们后学者明白,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崎岖曲折,而遍尝酸甜苦辣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然则人生正因如此,才显得滋味俱全,大可不必为不如意的过往始终耿耿于怀、怨天尤人。


谭先生的一生,穷愁著书、耐饥煮字,如同宋人尤袤所言:“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先生甘于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识,这是先生品格高贵之处,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形容恐是不为过的吧。

了解书籍更多内容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爱读书的工友们有福啦

属于你自己的“电子书屋”来咯

进入“江苏工会”APP

点击“职工书屋”

即可在线享受海量书籍

可读、可看、可听

全!部!免!费!



扫码下载“江苏工会”APP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注:部分图片、内容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欧阳奕

审核:马亚东

校对:蔡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